- 腊八粥
- 发布时间:2016-01-18 浏览次数:5543 次 作者: 录入者:高世雄 信息来源:榆林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腊八粥
任静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说的正是民间过腊八节的习俗。每每读到这样的诗句,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
童年的乡村年年都要过腊八节,那样隆重的情景,至今怀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那时人们普遍日子过得清苦,煮腊八粥的食材也不是很丰富。可奶奶总是有办法为我们煮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奶奶将事先泡好的红豆、绿豆、芸豆、豇豆和小米、软米、红枣一起煮进锅里,盖上厚厚的石锅盖,用猛火烧开,接着抽掉大柴棒用文火慢慢煨,奶奶怕饭粘锅,过一会儿就用木勺在锅里搅动一下,待锅里咕嘟咕嘟冒泡泡时,窑洞里顿时溢满腊八粥喷香的味道,色泽金光、糯软喷香的腊八粥令人垂涎欲滴。
当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就着酸咸爽口的小菜,开始一碗一碗地吃腊八粥,每个人内心都会升腾一种幸福的感觉。在那个年月,风调雨顺、日月丰盈,便是幸福的唯一标准。这天的腊八粥一般会煮很多,因为奶奶还要给猪槽、驴槽和鸡食盆里各倒上一勺,寓意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那样虔诚的感恩之情,让人不自觉地受到感染。
晚上,我们几个小孩子一边吃着奶奶炒得喷香的豆子,一边缠着奶奶给我们讲故事。尽管奶奶的故事千篇一律,却充满了吸引力。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云游四海时,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慷慨大方的女童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都倒出来,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之后,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然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节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寓意欢庆一年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过了腊八节,年味渐渐浓厚,爷爷逢集日会采买年货回来,有各种吃食蔬菜、衣服布料、鞭炮对联,还有剪窗花的红绿纸。奶奶坐在炕头拿着小剪刀认真地剪着,一个个图案便在奶奶灵巧的手里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赋予了它们生命力。儿时过腊八节,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并没有想很多,直到离开故乡很多年后,才越发感受到这个节日承载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爱惜粮食的美德,寄托了长辈对子孙的美好祝愿。
腊八节年年有,而我的奶奶却变成了一堆黄土,她未曾吃到我亲自煮的腊八粥。腊八节的夜晚,当我端着香甜的腊八粥,在十字路口朝着陕北方向凝望时,恍然看见奶奶站立在公式畔上孤单瘦弱的身影,风吹动了奶奶的衣襟,迷蒙了我的一双泪眼。我知道故乡再也不会有一碗香甜糯软的腊八粥和一个美好的传说在等待我,那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